家畜胚胎分割是20世紀80年代發(fā)展起來的一項生物工程技術。應用這項技術可以人為地把胚胎分割成2個或幾個,移植給受體母畜,可獲得一卵雙胎甚至多胎,比起移植未分割的整胚,產(chǎn)仔率可大大提高。胚胎分割技術可以對遺傳學、發(fā)育生物學、營養(yǎng)學、生理學以及動物育種學等研究提供非常寶貴的材料。人們可以不用考慮遺傳背景去研究各種因素對動物的影響。我國譚麗珍等首次對奶牛胚胎分割半胚移植試驗獲得成功,產(chǎn)犢率為28.6%。在羊上胚胎分割成功的事例較多,如蔣世娥等不用顯微鏡操作儀,在普通立體顯微鏡下,用細玻璃針等倒切割胚胎已獲成功,共切割17枚綿羊胚胎,切割成功率達91.2%,用其中10對半胚移人10頭受體綿羊,結果有4頭妊娠,產(chǎn)下5只羊羔,其中2只為同卵孿生母羔。西北農(nóng)林科技大學張涌教授對奶山羊胚胎分割移植試驗也獲得成功。
胚胎分割是對胚胎進行顯微操作,人為的將胚胎分為2份或多份,以制造同卵雙胎或多胎的方法。是胚胎移植中擴大胚胎來源的一個重要途徑。目前已被用于產(chǎn)生許多同卵雙生后代。分割后的2枚半胚,即使性別不明,也可移植給同1頭受體牛,而不會產(chǎn)生異性孿生母犢不育的問題。
牛分割后的2枚半胚,可先移植1枚半胚,另一半胚冷凍貯存,如果所移植的半胚移植成功,即可對此進行半胚牛的遺傳性能測定。如果證明是優(yōu)秀個體,可再將另一半胚胎解凍,如移植成功,即可獲得遺傳性能完全相同的孿生牛。
胚胎分割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對2—8細胞胚胎操作,用顯微操作儀上的玻璃針(或刀片),將每個卵裂球分離或半胚進行切割,分別放入一空的透明帶中,然后進行移植。另一種方法,是用顯微操作儀上的玻璃針(或刀片)或徒手持玻璃針將桑椹胚或囊胚一分為二或一分為四,并把每塊細胞團移入空的透明帶內,進行移植。目前也可不裝入透明帶中,直接進行移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