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斯坦牛原產于荷蘭北部的北荷蘭省(North Holland)和西弗里生省(West Friesland),其后代分布到荷蘭全國乃至法國北部以及德國的荷斯坦省(Holstein)。荷斯坦牛引入美國后,最初成立兩個奶牛協(xié)會,即美國荷斯坦育種協(xié)會(HolsteinBreeders,Association)和美國荷蘭弗里生牛登記協(xié)會(Dutch Friesian Herd Book Association),1885年該兩協(xié)會合并成美國荷斯坦—弗里生協(xié)會(Holstein-Friesian Association of America),從而得荷斯坦—弗里生牛之名(Holstein-Friesian)。在荷蘭和其他歐洲國家則稱之為弗里生牛(Friesian)。因被毛為黑白相間的斑塊,因此又稱之為黑白花牛(Black and White Dairy Cattle)。
荷斯坦牛的起源已不可考,據(jù)對其頭骨的研究,認為是歐洲原牛的后裔。品種的形成與原產地的自然環(huán)境和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。荷蘭地勢低洼,全國有1/3的土地低于海平面,土壤肥沃,氣候溫和,全年氣溫在2~17℃之間,雨量充沛,年降雨量為550—580毫米,牧草生長茂盛,草地面積大,且溝渠縱橫貫穿,形成了天然的放牧欄界,是放牧養(yǎng)奶牛的天然寶地。同時,歷史上荷蘭曾是歐洲一個重要的海陸交通樞紐,商業(yè)發(fā)達,干酪和奶油隨著發(fā)達的海路交通輸往世界各地。由于荷斯坦牛及其乳制品出口銷量大,促進了奶牛的選育及品質的提高。
荷斯坦牛的培育歷史十分悠久,早在15世紀荷斯坦牛就以產奶量高而聞名于世,但在原產地荷斯坦牛的選育過程中,曾經走過彎路。由于過分強調產奶量而忽視了體質結實及乳脂含量等性狀,導致出現(xiàn)乳脂率低、體質過于細致、抗病力弱,尤其易患結核病等缺點。后經育種家們的長期糾偏,重視體質和乳脂率的選育,才克服了以往的缺陷。
荷斯坦牛風土馴化能力強,世界大多數(shù)國家均能飼養(yǎng)。經各國長期的馴化及系統(tǒng)選育,育成了各具特征的荷斯坦牛,并冠以該國的國名,如美國荷斯坦牛、加拿大荷斯坦牛、日本荷斯坦牛、中國荷斯坦牛等。
近一個世紀以來,由于各國對荷斯坦牛選育方向不同,分別育成了以美國、加拿大、以色列等國為代表的乳用型和以荷蘭、德國、丹麥、瑞典、挪威等歐洲國家為代表的乳肉兼用兩大類型,F(xiàn)將不同類型的荷斯坦牛分述如下:
(一)乳用型荷斯坦牛
1.外貌特征 體格高大(表2—1),結構勻稱,皮薄骨細,皮下脂肪少,乳房特別龐大,乳靜脈明顯,后軀較前軀發(fā)達,側望呈楔形,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。
被毛細短,毛色呈黑白斑塊,界線分明,額部有白星,腹下、四肢下部(腕、跗關節(jié)以下)及尾帚為白色。犢牛初生重為40~50千克。
表2-1 成年荷斯坦牛體尺和體重
性別 |
體重(千克) |
體高(厘米) |
體長(厘米) |
胸圍(厘米) |
管圍(厘米) |
公
母 |
900—1200
650—750 |
145
135 |
190
170 |
226
195 |
23
19 |
2.生產性能 乳用型荷斯坦牛的產奶量為各奶牛品種之冠。1999年荷蘭全國荷斯坦牛平均年產奶量為8 016千克,乳脂率為4.4%、乳蛋白率為3.42%;美國2000年登記的荷斯坦牛平均產奶量達9 777千克,乳脂率為3.66%、乳蛋白率為3.23%。創(chuàng)世界個體最高記錄者,是美國一頭名叫“Muranda OscarLucinda-ET'’牛,于1997年365天兩次擠奶產奶量高達30 833千克。至今美國已有37頭以上的荷斯坦牛年產奶量超過18 000千克,表2-2為部分年產奶超過20000千克的美國荷斯坦牛。創(chuàng)終身產奶量最高記錄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頭奶牛,在泌乳的4796天內共產奶189 000千克。
表2-2 部分年產奶超過20 000千克的美國荷斯坦牛:
牛 名 |
年 份 |
擠奶次數(shù) |
產奶量(千克) |
Tullando Royalty Maxima
Robthom Suzet Paddy
Bell-Jr Rosabel-ET
Raim Mark JinX
Twin-B-DairyAerosta Lynn
MurandaOscar Lucinda-ET |
1992
1993
1995
1995
1996
1997 |
3
2
3
3
2
2 |
26 764
26 922
27 413
27 440
28 804
30 833 |
荷斯坦牛的缺點是乳脂率較低,不耐熱,高溫時產奶量明顯下降。因此,夏季飼養(yǎng),尤其南方要注意防暑降溫。
(二)兼用型荷斯坦牛
1.外貌特征 兼用型荷斯坦牛體格略小于乳用型,體軀低矮寬深,皮膚柔軟而稍厚,尻部方正,四肢短而開張,肢勢端正,側望略偏矩形,乳房發(fā)育均稱,前伸后展,附著好,多呈方圓形;毛色與乳用型相同,但花片更加整齊美觀。成年公牛體重900~1 100千克,母牛550~700千克。犢牛初生重35—45千克o
2.生產性能 兼用型荷斯坦牛的平均產奶量較乳用型低,年產奶量一般為4 500-6 000千克,乳脂率為3.9%~4.5%。個體高產者可達10 000千克以上。
兼用型荷斯坦牛的肉用性能較好,經肥育的公牛,500日齡平均活重為556千克,屠宰率為62.8%。該牛在肉用方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肥育期日增重高,據(jù)丹麥1967~1970年測定517頭荷斯坦小公牛,平均日增重為1 195克,淘汰的母牛經100~150天肥育后屠宰,其平均日增重為900~1 000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