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干酪的一般加工工藝 |
各種天然干酪的生產(chǎn)工藝基本相同,只是在個別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上有所差異。下面介紹半硬質或硬質干酪生產(chǎn)的基本工藝。 ⒈ 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如下: 原料乳→標準化→殺菌→冷卻→添加發(fā)酵劑→調整酸度→加氯化鈣→加色素→加凝乳酶→凝塊切割→攪拌→加溫→乳清排出→成型壓榨→鹽漬→成熟→上色掛蠟→成品 ⒉ 工藝要點 ⑴ 原料乳的預處理 生產(chǎn)干酪的原料乳,必須經(jīng)過嚴格的檢驗,要求抗生素檢驗陰性等。除牛奶外也可使用羊奶。檢查合格后,進行原料乳的預處理。 ① 凈乳 采用離心除菌機進行凈乳處理,不僅可以除去乳中大量雜質,而且可以將乳中90%的細菌除去,尤其對密度較大的菌體芽孢特別有效。 ② 標準化 為了保證每批干酪的成分均一,在加工之前要對原料乳進行標準化處理,包括對脂肪標準化和對酪蛋白以及酪蛋白與脂肪的比例(C/F)的標準化,一般要求C/F=0.7。 ③ 殺菌 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多采用63~65℃,30min的保沮殺菌(LTLT)或75℃,15 s的高溫短時殺菌(HTST)。常采用的殺菌設備為保溫殺菌缸或片式熱交換殺菌機。為了確保殺菌效果,防止或抑制了酸菌等產(chǎn)氣芽孢菌,在生產(chǎn)中常添加適量的硝酸鹽(硝酸鈉或硝酸鉀)或過氧化氫。硝酸鹽的添加量一般為0.02~O.05g/kg牛乳,過多的硝酸鹽能抑制發(fā)酵劑的正常發(fā)酵,影響干酪的成熟和成品風味及其安全性。 ⑵ 添加發(fā)酵劑和預酸化 原料乳經(jīng)殺菌后,直接打入干酪槽中,待牛乳冷卻到30~32℃后加入發(fā)酵劑。 ① 干酪發(fā)酵劑的種類 在制造干酪的過程中,用來使于酪發(fā)酵與成熟的特定微生物培養(yǎng)物稱為干酪發(fā)酵劑。于酪發(fā)酵劑可分為細菌發(fā)酵劑和霉菌發(fā)酵劑,詳見圖2。 ② 干酪發(fā)酵劑的作用 通過添加發(fā)酵劑,使乳糖發(fā)酵產(chǎn)生乳酸,使乳中可溶性鈣的濃度升高,促進凝乳酶的凝乳作用,而且在酸性條件下凝乳酶的活性提高,縮短凝乳時間,有利于乳清排除;發(fā)酵劑在成熟過程中,利用本身的各種酶類促進干酪的成熟;改進產(chǎn)品的組織狀態(tài);防止雜菌的繁殖。 ③ 發(fā)酵劑的加入方法 首先應根據(jù)制品的質量和特征,選擇合適的發(fā)酵劑種類和組成。取原料乳量1%~2%干酪發(fā)酵劑,邊攪拌邊加入,并在30~32℃條件下充分攪拌3~5min。然后在此條件下發(fā)酵l h,以保證充足的乳酸菌數(shù)量和達到一定的酸度,此過程稱為預酸化。 ⑶ 酸度調整與添加劑的加入 ① 調整酸度 頂酸化后取樣測定酸度,按要求用l mol/L的鹽酸調整酸度至0.20%~0.22%。 ② 添加劑的加入 為了改善凝乳性能,提高于酪質量,可添加氯化鈣來調節(jié)鹽類平衡,促進凝塊形成。氯化鈣先預配成1O%溶液100kg,原料乳中添加5~20g(氯化鈣量)。黃色色素可以改善和調和顏色,常用胭脂樹橙(annato),通常每1 000 kg原料乳中加30~60g,以水稀釋約6倍,充分混勻后加入。 ⑷ 添加凝乳酶和凝乳的形成 ① 凝乳酶的添加 通常按凝乳酶效價和原料乳的量計算凝乳酶的用量。用1%的食鹽水將酶配成2%溶液,加入到乳中后充分攪拌均勻。 ② 凝乳的形成 添加凝乳酶后,在32℃條件下靜置40min左右,即可使乳凝固 ⑸ 凝塊切割 當乳凝塊達到適當硬度時,要進行切割以有利于乳清脫出。正確判斷恰當?shù)那械綍r機非常重要,如果在尚未充分凝固時進行切割,酪蛋白或脂肪損失大,且生成柔軟的干酪;反之,切割時間遲,凝乳變硬不易脫水。切割時機町由下列方法判定:用消毒過的溫度計以45°角插入凝塊中,挑開凝塊,如裂口恰如銳刀切痕,并呈現(xiàn)透明乳清,即可開始切割。 ⑹ 凝塊的攪拌及加溫 凝塊切割后若乳清酸度達到0.17%~0.18%時,開始用干酪耙或干酪攪拌器輕輕攪拌,攪拌速度先慢后快。與此同時,在干酪槽的夾層中通人熱水,使溫度逐漸升高。升溫的速度應嚴格控制,開始時每3~5min升高l℃,當溫度升至35℃時,則每隔3min升高1℃。當溫度達到38~42℃(應根據(jù)干酪的品種具體確定終止溫度)時,停止加熱并維持此時的溫度。在整個升溫過程中應不停地攪拌,以促進凝塊的收縮和乳清的滲出.防止凝塊沉淀和相互粘連。在升溫過程中應不斷地測定乳清的酸度以便控制升溫和攪拌的速度?傊,升溫和攪拌是干酪制作丁藝中的重要過程。它關系到生產(chǎn)的成敗和成品質量的好壞,因此,必須按工藝要求嚴格控制和操。 ⑺ 排除乳清 乳清排除時期對制品品質影響很大,而排除乳清時的適當酸度依干酪種類而異。乳清由于酪槽底部通過金屬網(wǎng)排出。排除的乳清脂肪含量一般約為0.3%,蛋白質0.9%。若脂肪含量在0.4%以上,證明操作不理想,應將乳清回收,作為副產(chǎn)物進行綜合加工利用。 ⑻ 堆積 乳清排除后,將干酪粒堆積在干酪槽的一端或專用的堆積槽中,上面用帶孔木板或不銹鋼板壓5~10min,壓出乳清使其成塊,這一過程即為堆積。 ⑼ 成型壓榨 將堆積后的干酪塊切成方磚形或小立方體,裝入成型器(cheese hoop)中。在內(nèi)襯網(wǎng)(cheese cloth)成型器內(nèi)裝滿干酪塊后,放入壓榨機(cheesepress)上進行壓榨定型。壓榨的壓力與時間依干酪的品種而定。先進行預壓榨,一般壓力為0.2~0.3 MPa,時間為20~30 min;或直接正式壓榨,壓力為0.4~0.5 MPa,時間為12~24 h。壓榨結束后,從成型器中取出的干酪稱為生干酪(greencheese或unripenedcheese)。如果制作軟質子酪,則不需壓榨。 ⑽ 加鹽 加鹽的目的在于改善干酪的風味、組織和外觀,排出內(nèi)部乳清或水分,增加干酪硬度,限制乳酸菌的活力,調節(jié)乳酸生成和干酪的成熟,防止和抑制雜菌的繁殖。加鹽的量應按成品的含鹽量確定,一般在1.5%~2.5%范圍內(nèi)。加鹽的方法有3種:干腌法,在定型壓榨前,將所需的食鹽撒布在干酪粒中或者將食鹽涂布于生干酪表面(如camembert);濕鹽法,將壓榨后的生干酪浸于鹽水池中腌制,鹽水濃度第1~2d為17%~18%,以后保持20%~23%的濃度。為了防止干酪內(nèi)部產(chǎn)生氣體,鹽水溫度應控制在8℃左右,浸鹽時間4~6 d(如edam,gouda);混合法,是指在定型壓榨后先涂布食鹽,過一段時間后再浸入食鹽水中的方法(如SWISS.brick)。因干酪品種不同加鹽方法也不同。 ⑾ 成熟 將生鮮干酪置于一定溫度(10~12℃)和濕度(相對濕度85%~90%)條件下.在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和凝乳酶的作用下,經(jīng)一定時間(3~6個月)使干酪發(fā)生一系列物理和生物化學變化的過程,稱為干酪的成熟。成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干酪的組織狀態(tài)和營養(yǎng)價值,增加干酪的特有風味。 ① 成熟條件 干酪的成熟通常在成熟庫(室)內(nèi)進行。成熟時低溫比高溫效果好,一般為5~5℃。相對濕度一般為85%~9s%,因干酪品種而異。當相對濕度一定時,硬質干酪在7℃條件下需8個月以上的成熟,在10℃時需6個月以上,而在15℃時則需4個月左右。軟質干酪或霉菌成熟干酪需20~30d。 ② 成熟管理 a.前期成熟 將待成熟的新鮮干酪放人溫度、濕度適宜的成熟庫中,每天用潔凈的棉布擦拭其表面,防止霉菌的繁殖。為了使表面的水分蒸發(fā)均勻,擦拭后要反轉放置。此過程一般要持續(xù)15~20d。 b.上色掛蠟 為了防止霉菌生長和增加美觀,將前期成熟后的干酪清洗于凈后,用食用色素染成紅色(也有不染色的)。待色素完全干燥后,在160℃的石蠟中進行掛蠟。所選石蠟的熔點以54~56℃為宜。 c.后期成熟和儲藏 為了使干酪完全成熟,以形成良好的口感和風味,還要將掛蠟后的干酪放在成熟庫中繼續(xù)成熟2~6個月。成品于酪應放在5℃及相對濕度80%~90%條件下儲藏。 ③ 加速干酪成熟的方法 加速干酪成熟的傳統(tǒng)方法是加入蛋白酶、肽酶和脂肪酶;現(xiàn)在的方法是加入脂貢體包裹的酶類、基因工程修飾的乳酸苗等,以加速干酪的成熟;提高成熟溫度加速干酪成熟。
|